荊州一90后大學生利用網絡傳銷 發展下線逾兩千人
如今,高校學生、白領等參與傳銷的情況日益增多。近日,荊州一名90后大學生,利用網絡傳銷,發展下線2444人,非法獲利16000余元,被沙市區人民檢察院以組織、領導傳銷活動罪起訴。作為高學歷的大學生,為什么會成為非法傳銷的俘虜?
90后大學生 成傳銷“骨干”
2011年10月,90后大學生小劉在上網時,發現一個直購官網,可以賺錢。該直購官網以推銷商品、提供服務等為名吸納會員。會員交納7000元保證金或者購買商品,獲得PV積分(1PV= 7元),并按照PV積分在全國發展誠信渠道商,形成合格、五級、四級、特四級誠信渠道商直至最高級別全球誠信渠道商等十二個層級關系,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下線作為提成和返利依據。
小劉繳納一定費用后,加入該直購官網,會員名為“XD牛氣沖天”。 之后,劉某以推廣該直購官網為名,要求參加者交納一定費用或者購買商品獲得加入資格,并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,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、返利依據,引誘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,騙取財物。截至2012年2月,劉某已發展為特四級誠信渠道商,發展下線2444人,非法獲利16000余元。
“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》第二百二十四條之規定,小劉的這種行為構成組織、領導傳銷活動罪,將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。”承辦檢察官表示,目前,小劉已被起訴,此案正在進一步審理當中。
網絡傳銷為何盯上大學生
什么是網絡傳銷?為何網絡傳銷盯上了大學生?針對這些問題,昨日記者采訪了沙市區檢察院檢察官和荊州市社會心理學會會長、高級心理咨詢師舒聞銘教授。
檢察官告訴記者,網絡傳銷和傳銷差不多,就是利用網絡等手段進行傳銷。他們通常有自己的網站,通過拉人加入,人拉人然后拉下線,拉得越多就掙得越多,是傳統傳銷的變種。
“像小劉這種形式的是以交一筆錢為前提,取得網站會員資格,再去發展下線。拉人頭,是目前發現最多,查處最多的。”另外還有借助互聯網推銷實物產品,發展下線,這和傳統傳銷最像,靠發展下線會員和增加廣告點擊率來給予傭金回報也是一種。
這些年來,網絡傳銷易盯上了大學生,有個原因,是因為青少年是網民的主力軍,也是網絡傳銷的易感人群。對于多數人來說,互聯網已經融入他們的工作、學習和生活中,因此更容易接觸到網絡傳銷的各種形態。”除此之外,大學生心理也是一個原因,檢察官表示。
大學生為何成為網絡傳銷的俘虜?舒聞銘教授認為,大學生多數正處于涉世未深、承受就業壓力的階段,在“好工作”、“ 快速致富”等光環的指引下,有些學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,想一夜暴富,因而挺而走險,誤入歧途。另外,還有個性因素影響。很多陷入傳銷組織的大學生性格比較內向,不愛說話,朋友少,缺乏主見,容易相信別人。在學校,他們沒有成就感,而在傳銷組織中,他們找到了這種幻覺。
“有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有所缺失,只用有無短期效益來衡量一件事情是否有益而陷于傳銷。”舒聞銘說,大學生心理防線比較脆弱,一旦陷入傳銷,如果沒有外力的幫助,自己很難退出來。
